扎根一地  着眼全国  走向世界网友怎么看_今日热搜_资讯频道_产业地网产业地网

产业地网
家庭维修生活网站

扎根一地  着眼全国  走向世界网友怎么看

东南形胜,胜在开放包容的好环境。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科学阐释了 " 地瓜经济 " 理论,深刻指出 " 必须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在大力引进各种要素的同时打到省外去、国外去,利用外部资源、外部市场实现更大的发展 "。

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 地瓜经济 " 理论揭示出的,正是 " 扎根一地 " 与 " 开放发展 " 之间的辩证关系。

" 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一以贯之,与时俱进。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以 " 地瓜经济 " 理论为指引的浙江经济在开放中拔地而起、茁壮生长,形成了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显竞争力的 " 地瓜经济 " 模式。

草木蔓发的时节,记者踏上之江大地,感受 " 地瓜经济 " 提能升级的新气象。

看藤蔓——

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

地瓜要长好,藤蔓就要延伸得更远。今天,开放发展成为浙江的行动自觉。

" 开展首日,我们就收到一张 4 万美元的订单 ",跟随浙江今年首批 " 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 " 行动出海,平湖市大可童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查嘉琪收获满满。这样的行动,今年将组织超过 1000 个团组、1 万家次企业 " 走出去 "。

" 走出去 ",已是今天浙江发展的必答题,但也曾是困扰浙江的选择题。

新世纪初,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通江达海的浙江迎来巨大时代机遇,很多民营企业希望 " 走出去 " 实现更好发展。然而,对于浙商要不要走出去有不同看法,很多人担心大量浙商向外发展,会造成浙江经济 " 空心化 "。

" 对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积极推动,乐观其成。"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态度鲜明: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主动接轨上海、主动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改造,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在省外、国外建设我们的粮食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并非资金外流、企业外迁,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配置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实现更大发展的需要,是 "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立足全国发展浙江 " 的需要。

" ‘地瓜经济’的比喻把各方面的想法自然地统一了起来,大家对浙江经济的发展也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回忆说,习近平同志的话,让广大浙商心里感到更有底了,也更发自内心地愿意为浙江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如今,600 多万浙商遍布国内,200 多万浙商走向全球,如同地瓜伸展在各地的藤蔓,汲取着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

沿着 " 八八战略 " 指引的道路,浙江坚持高水平 " 走出去 " 闯天下、高质量 " 引进来 " 强浙江,持续推动开放平台提能升级。

畅通大动脉,让藤蔓更舒展。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 嘉华宁波 " 号货轮静静停泊,325 个集装箱的锂电池正有序吊装,准备起运欧洲。

同一时间,宁波舟山港镇海港区,万吨级散货轮已缓缓靠岸,制造锂电池所需的重要原料正通过宁波舟山港进入中国。

" 新三样 " 销往世界各地,优质资源汇聚中国,这样 " 买全球、卖全球 " 的精彩故事,每天都在之江大地生动上演,成为 " 地瓜经济 " 的生动写照。

" 港口是资源整合与开放的关键枢纽。" 宁波舟山港工作人员对于港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意义有着清醒认识。

交通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起着主动脉作用。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 16 年保持全球第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 1 万列,杭州萧山机场货邮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今天,一系列开放枢纽血脉畅通,让 " 地瓜经济 " 生机勃勃。

3 月 17 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正式启用;3 月 26 日," 义乌—宁波舟山港—威廉港 " 直达欧洲快速物流通道成功打通……今年以来,之江大地开放发展动作频频,全力推动 " 地瓜经济 " 提能升级。浙江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实施大力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加快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扎实推进民航强省建设等举措,更好提升开放枢纽辐射全球作用。

打造新优势,让藤蔓更茁壮。

从舟山市中心向西北方向出发,一座座储罐与蜿蜒的管道逐渐映入眼帘。这里坐落着我国首个、世界第二个 " 离岛型 " 石化基地——舟山绿色石化基地。

不产一滴油的舟山,集聚各类油气企业超万家,构建起万亿级油气产业链。带来这一改变的,是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的挂牌设立。

浙江自贸试验区自 2017 年设立以来,坚持走差别化、特色化的路子,目前,舟山片区已形成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 330 项,全国首创 146 项,全国复制推广 32 项,初步构建了油气全产业链闭环改革创新体系。

走改革路、吃开放饭、打创新牌……土地面积小、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浙江,把制度供给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实现赋权扩区,获批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截至目前,累计形成 200 多项全国首创成果,3 家国家级经开区跻身全国 10 强。

深化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推进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争先进位,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浙江在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上步履铿锵。

抢抓新机遇,让藤蔓更坚韧。

杭州的小白鞋清洗剂、嘉兴的箱包、宁波的家电、温州的服装……遥望科技的直播间里,直播达人正在卖力推销着来自浙江各地的特色商品。

借助杭州市余杭区提供的低成本办公空间、专项创业基金、电商扶持政策及产业链资源整合支持,遥望科技不断深耕数字经济,成长为浙江直播电商行业里首屈一指的企业,搭建起 " 明星 + 达人 " 复合型主播矩阵。" 借助数字赋能,我们可以创新更多消费场景,把浙江制造卖到更远的地方。" 遥望科技联席总裁汪文辉说。

商品卖得好,还要送得快。浙江土生土长的电商物流企业菜鸟集团,借力 " 余商出海 " 行动,如今全球供应链已在欧洲、北美、亚太等区域的 18 个国家和地区运营超 40 个海外仓,为国内外品牌和商家提供全渠道、端到端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和仓配运营服务,助力汽配、家电、家具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品牌加速出海。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近年来,浙江坚持 " 直播 + 平台 + 跨境电商 ",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加速建设数字贸易市场新平台、集聚跨境电商数贸新主体、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优化集货仓、海外仓等仓储物流布局,畅通 " 买全球、卖全球 " 跨境贸易通道。

扎根一地,着眼全国,走向世界,面对开放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浙江正在锚定 " 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做到 " 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切实增强 " 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 ",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

看土壤——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 只有土壤好,地瓜才能长得好。" 谈起 " 地瓜经济 ",土壤环境让浙江人引以为傲。

论自然禀赋,浙江算不上优渥,但论营商环境,不管是跨国企业,还是小微商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则是," 这里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 "。

浙江何以成为 " 地瓜 " 生长的沃土?

从资源小省成长为经济大省,浙江始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释放市场活力,让企业 " 想投 "" 愿投 "" 敢投 "。

好的土壤,首先要有温度。

什么样的土壤有温度?受访企业家给出一个标准——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 上虞区企业服务中心的帮助,让我们顺利进军欧洲市场。" 今年 2 月初,绍兴上虞格林尔数码摄影器材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摄像机镜头补光灯设备,计划出口欧洲,但自有实验室专业检测设备不足。

" 若无法按时完成认证,不仅首批价值 100 余万元的订单将付诸东流,后续订单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企业负责人严文栋一筹莫展。

得知消息后,上虞区企业服务中心立即组建由商务、市监、科技和经信等 4 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跨领域专项服务小组,为企业定制应急解决方案,使得产品顺利通过认证。如今,首批订单已经送到欧洲消费者的手中。

" 办完一件事,还要再问问你有没有其他要办的 "" 各类补助和奖金,填报材料后一周内就一次性全部到账 " ……今年春天,浙江的营商环境又 " 火 " 了一把,很多像严文栋一样的企业家、创业者在网上谈论着亲身经历。

" 我们坚持做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政府服务‘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政策兑现‘说到做到、直达快享’,不遗余力支持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努力实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浙江省委相关负责同志说。

好的土壤,需要温度,也需要速度。

" 土地拍卖槌刚落,政府的助企专员就和我们对接,帮助办理开工审批的各项事宜。" 在台州市路桥区,浙江万品电气有限公司年产 100 万套圣诞灯项目施工现场,桩机轰鸣声中,公司负责人王子奇言语间充满惊喜。

节日灯作为季节性产品,速度是 " 出海 " 关键。" 从竞拍购地到开工建设,我们计划是花 3 个月时间,现在仅用了 24 天,政府帮我们‘抢’出了时间。" 王子奇掰着手指算。

审批紧跟项目 " 跑 ",路桥区聚焦项目前期审批提速等需求,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到破解一类问题、优化一类服务 19 项。" 通过探索实施‘交地即交证’,实现土地交付和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并推广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帮助企业将开工时间至少提前 1 — 2 个月。" 路桥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钟巍介绍。

不仅在路桥,浙江各地正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重点,打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

杭州市余杭区早在 2023 年 8 月就率先打造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和平台。如今,平台已经升级至 2.0 版,服务功能持续拓展。对于当地企业来说,办事不用申报、不交材料、不用跑腿,只需一键确认信息无误,即可实现惠企政策 " 主动上门 ",资金兑付 " 无感到账 "。

" 当脑机接口技术还鲜为人知时,余杭的招商人员就飞 1 万多公里,来美国波士顿找到了我们。"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璧丞说。

被余杭对前沿科技的敏锐洞察和远赴重洋的诚意所打动,韩璧丞下决心将公司总部搬了过来。

强脑科技已组建起一支涵盖脑科学、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多领域的跨学科研发团队,拥有 230 余项脑机接口领域核心发明专利,产业化进程走在了全球前列。

让 " 地瓜 " 根深叶茂,土壤还需要深度。

在义乌,小商品出口业务十分活跃,单日报关单量高达 3000 多票,且大多采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申报。同时,海关推行的无纸化报关,为外贸企业带来极大便利:实施通关无纸化改革后,在审单、放行环节实现自动化,货物可 24 小时全天候放行,极大提升了小商品出口的通关效率。

"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解决了‘单小、货杂、品种多’且无增值税发票的出口贸易难题,降低了外贸门槛,让我们更有信心将义乌小商品推向全球。" 义乌市东诚报关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程丽说。

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义乌,注重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成长的烦恼,将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落地后,义乌海关相继推出一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包括 24 小时在线报关、简化申报、智能卡口验放等,极大简化了小商品出口的通关流程。

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目前,义乌大部分报关单证实现电脑自动审核,实现了从现场 " 面对面 " 通关到网上 " 点对点 " 通关的转变。低风险商品报关放行最快仅需 1 秒。

2024 年,义乌市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 4717.6 亿元,同比增长 21.5%,占义乌市出口总值的 80.1%,对义乌市出口贡献率为 94.3%。

全面深化改革无止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作为上一轮义乌国贸改革成果,推广至 39 个市场试点。去年 12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的义乌新一轮国贸改革,关键词就是 " 深化 "。面向未来,义乌全力在 " 买全球 " 上加速破题,在 " 卖全球 " 上迭代深化,实现 " 买全球卖全球 " 双向蝶变。

"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如今,这已成为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的行动自觉。截至 2024 年底,浙江全省民营企业在册总量达 350.53 万户,占企业主体总量的 92.06%。

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越有效。" 有形之手 " 与 " 无形之手 " 协同发力,让肥沃的土壤持续滋养 " 地瓜 " 根茎强壮、藤蔓繁茂。

看块茎——

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民营经济,浙江高质量发展的 " 金名片 "。

" 发展‘地瓜经济’,做强自己、壮大块茎是固本之策 ",一路走来,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们深深懂得,只有根扎实了、扎深了,才能茁壮成长、开枝散叶。

" 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 今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 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

枝繁叶茂,在于根茎发达。练好内功,才能更好走出去。

作为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近年来,民营企业努力把根扎向深处,为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积累更强根基。

一枚硬币,刻印专注的力量。

金灿灿的阳光下,光伏板整齐排列、熠熠生辉……这是埃及财政部发行的纪念硬币图案,所印刻的内容正是浙江民企正泰集团参与承建的阿斯旺本班光伏产业园区项目。

凭借正泰领先世界的光伏发电技术,光伏项目得以很快落地实施并产生效益,得到埃及政府高度肯定。不仅如此,正泰还将光伏的搭建、保养、维修等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埃及本地员工。

从一家 8 名员工的家庭式作坊,发展到全球员工 5 万余名的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天,正泰集团在全球有超 30 个制造基地、超 20 家国际物流中心和 2300 多家全球经销商。

枝繁叶茂的背后,正是围绕实业、坚守主业、创新驱动的专注。" 正泰一直围绕‘电’这个主业在做文章,第一不贪心,第二不偷懒,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扎实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正泰集团创始人南存辉这样表示。

专注,是 " 地瓜 " 成长的重要秘诀。唯有坚守主业、做强实业," 地瓜 " 才会根深蒂固、茁壮成长。

业务上高度聚焦,第一主营业务收入占营收的比重近 5 年来基本保持在 90% 以上……浙江省工商联发布的《2024 浙江省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认为,浙江上规模民营企业有四大发展特色,位居首位的就是 " 坚守主责主业,持续推动企业稳健发展 "。

一勺食盐,见证创新的执着。

传化大厦一层的展厅内,琳琅满目的化工产品让人应接不暇,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 " 一勺食盐 "。

1987 年,创立之初的传化以市场需求极大的液体皂为主要产品,洗涤效果不错,但是黏稠度不够,虽然产品不愁卖,但企业创始人徐传化依然坚持要攻克技术难题。

传化请来 " 星期日工程师 ",对方要价 4000 元,讨价还价之后,以 2000 元成交了。这笔钱相当于传化的全部创业资金,而买来的技术却只是一勺食盐。

吃过没技术的亏,传化人坚定了走科技创新的道路。

通过产品创新,传化集团纺织化学品业务加快迈向世界第一;通过技术创新,传化集团打破荷兰、日本等企业的长期垄断,为全球十大轮胎企业供应稀土橡胶……近 3 年来,传化集团保持年复合增速 50% 的科技投入和 30% 的创新投资。

只有勇立科技前沿,才能更好 " 走出去 "。2024 年,浙江排名前 200 的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总额 2659.53 亿元,户均 13.3 亿元。目前,浙江正在实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将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提升到 3.4% 以上,培育 8 家以上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 500 强。

一个品牌,标注品质的高度。

无品牌的剃须刀国外批发价 20 多元,有品牌则可卖到 60 多元——义乌商人的眼中,靠品牌做买卖更划算。

义乌小商品辐射全球 2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多为代工,单纯靠数量和价格难以为继,商户们迫切希望打造品牌直达消费者。

抱团出海,共创品牌。今年开始," 义乌好货 " 品牌出海集合店,汇聚从义乌国际商贸城优选的 190 多个品牌 5000 多种商品,以整店模式输出到海外。

1 月," 义乌好货 " 全球首店在义乌本地开张,首日就签下 1.2 亿元订单;8 天后,全球 2 号店落户东非肯尼亚;2 月,欧洲首店落户意大利威尼斯…… " 目前集合店收到全球咨询意向客户数共 439 位,合作国家达到 11 个国家,3 个月内已帮助 190 多个品牌业绩增长 1 亿多元。" 年轻的义乌市品牌发展促进会会长何犁红告诉记者。

在浙江,品牌的力量、品质的优势被越来越多企业认可,以 " 品字标浙江制造 "" 浙江出口名牌 "" 品字标浙江农产 "" 老字号 " 商标、浙江文旅等为主体的品牌矩阵已初见成效,帮助浙江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更好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    ***

刳木为舟,劈波斩浪,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中国最早的独木舟,讲述着 8000 年前先民心怀远方、探索江海的故事。

" 小舟亦可涉大洋 ",开放深植于浙江人基因之中。

"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殷殷嘱托,浙江深入践行 " 地瓜经济 " 理论,不断壮大对外开放新动能、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之江大地 " 地瓜经济 " 藤茂根壮、硕果累累。

(本报记者余建斌、吴秋余、刘军国、齐志明)

赞(0) 打赏
欢迎转载分享:产业地网 » 扎根一地  着眼全国  走向世界网友怎么看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产业地网

在线报修网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