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浮动费率基金、薪酬管理制度重磅出炉具体真相是什么_便民快讯_资讯频道_产业地网产业地网

产业地网
家庭维修生活网站

公募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浮动费率基金、薪酬管理制度重磅出炉具体真相是什么

界面新闻记者 | 杜萌

5月7日,中国证监会公开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从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行业考评制度、提升公募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等六大方面共提出了25条举措,着力督促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等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拐点”。

对于“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痼疾,《行动方案》提到,要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具体来看,《行动方案》要求,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在未来一年内,引导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试行一年后,及时开展评估,并予以优化完善,逐步全面推开。

2023年以来,基金行业推出三类浮动费率基金,将管理费与持有时间、规模、业绩情况进行挂钩,进一步向投资者利益靠拢。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有部分基金公司将在近期上报新型“支点式”浮动费率主动权益类基金,此次上报产品主要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为了实现与持有人利益的深度绑定,基金行业在费率结构优化上持续探索。

此次申报的浮动管理费基金,将管理费与基民的持有时间及持有的投资结果进行挂钩。具体而言,当投资者赎回、转出基金份额或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发生时,持有期限不足一年(即 365 天,下同),则按 1.20%年费率收取管理费;持有期限达到一年及以上,则根据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分为三种情况,分别确定对应的管理费率档位。

区别于固定管理费率的产品,这批浮动管理费基金的管理费由固定管理费、或有管理费和超额管理费组成,其中或有管理费和超额管理费取决于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时长和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水平。

《行动方案》还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切实发挥其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

《行动方案》提到,要稳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将出台《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这意味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第三步即将彻底完成。经过测算,通过分阶段降低综合费率,预计每年可以为投资者节省成本超过450亿元。同时,通过推进费率改革,让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更加紧密。

《行动方案》还提到,要引导行业机构适时下调大规模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推动降低基金登记结算、指数授权使用、信息披露、审计及法律服务等相关固定费用。自去年以来,伴随着多只千亿规模的核心宽基调低管理费和托管费率,多只QDII基金也加入降费行列。

为了全面强化长周期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行动方案》提到要出台基金公司绩效考核管理规定,要求基金公司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

其中,基金投资收益指标应当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前者包括基金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指标,后者包括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等指标。基金公司股东和董事会对公司高管的考核,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对基金投资收益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监管也将把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基金占比、投研能力评价情况等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将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投资行为稳定性、权益投资增长规模等指标的加分幅度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前述指标占“服务投资者能力”的评分权重合计不低于80%。

对于基金行业内的“天价高薪”制度,《行动方案》指出,要完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薪酬管理制度,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强化基金公司、高管与基金经理的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严格落实基金公司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的责任人员薪酬依法予以追索扣回。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Wind数据显示,若以收益率“低于业绩基准10%或负收益”作为考核标准, 截至2024年底,最近一年共有2348只基金符合这一标准,占基金总数的21%;最近三年符合该标准的基金数量大幅攀升至4715只,占基金总数的比例高达56%;最近五年共有621只基金满足该标准,占基金总数的12%。

从规模方面看,截至2024年底,最近一年、三年和五年“收益率低于业绩基准10%”的基金总规模分别为18390亿、62671亿和7173亿,各占同期纳入统计的基金规模的5.8%、21.9%和3.1%。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者,《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促进行业功能发挥。推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创新发展。积极支持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研究推出更多与基金业绩挂钩、投资者回报绑定、鼓励长期持有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大力发展各类场内外指数基金,持续丰富符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导向的主题投资股票指数基金。研究创设专门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场外宽基指数基金试点产品。

在注册环节,《行动方案》明确,ETF产品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和场外成熟的宽基股票指数基金,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对明确约定最低持股比例要求的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行动方案》还要求,公募基金要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持续强化人力、系统等资源投入,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在提升服务水平方面,今年证监会还将出台《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促进基金投顾业务规范发展。自2019年10月展开试点工作以来,公募基金投顾业务已走过五年的历程。截至目前,已有60家机构具备业务试点资格。其中,公募基金25家、券商29家,其余为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等。

《行动方案》对公募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方案提到,出台公募基金参与互换便利业务操作指引,明确公募基金通过互换便利业务应对流动性风险的业务规范。修订《公募基金风险准备金监督管理办法》,优化行业风险准备金管理制度,根据基金公司分类评价结果与风险状况合理设定计提比例并动态调整,研究拓宽风险准备金投资范围和使用用途。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到,要合理约束单个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和规模,加强对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持股集中度的监测。将修订《基金经理兼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工作指引》,提高公私募基金经理兼任及业务风险隔离要求。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认为,虽然业绩报酬机制旨在激励基金经理创造更好的业绩,但如何合理设定业绩报酬的提取比例和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提取比例过高,可能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如果过低,则可能无法有效激励基金经理。此外,不同市场环境下业绩的衡量标准也较为复杂,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以确保业绩报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该方案旨在破解行业的规模冲动和短期主义等顽疾,将推动公募基金从产品供给商向财富管理综合服务商转型。对公募行业来说是一针强心针,也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某公募副总经理表示,未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将更注重长期回报,从而降低权益市场长期波动率。通过优化行业格局与投资者服务升级,将打破“强者恒强”的格局,促进公募行业供给侧改革。

赞(0) 打赏
欢迎转载分享:产业地网 » 公募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浮动费率基金、薪酬管理制度重磅出炉具体真相是什么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产业地网

在线报修网点查询